> 时间轴:7 月 15 日-7 月 20 日
融合率曲线:65 % → 72 % → 59 % → 78 %(剧烈波动)
---
1. 住院第 1 日:同步脑电监测
市立神经研究院 9 楼,特诊区 903 双人病房。
墙上光谱显示器以红蓝两色描绘脑波——红线代表沈悠然,蓝线代表顾星禾;两条线往往在 α 波段相交,又在 θ 波段分离。
——医师结论:「共振频率过高,若持续 10 天以上,大脑将自动寻求『最省能』路径──融合。」
麻烦的是:一旦融合完成,医学层面就无法再拆分。
---
2. 个体认同实验:关于「我是谁」的考卷
精神科团队每天将两人带入全白实验舱,播放十张图:童年照片、笔记本字迹、声纹、心电图……
要求他们在五秒内抢答「属于谁」。
Day 2 平均正确率:悠然 90 %,星禾 89 %——高得惊人,但错误项恰好互补。
Day 3:两人同时在「最喜欢的雨声」题目上愣住——原来,他们都改用对方的答案。
> 心理师评语:
「他们开始把对方的记忆当成自己的,界线愈来愈淡。」
---
3. 志愿陪护:四人情感场的涡流
林薇与周祈安申请「临床陪护志愿组」。
林薇负责整理实验数据,却在深夜打盹时,听见病房里传来两道重叠的梦话——叫的名字都是彼此。
Loading...
未加载完,尝试【刷新】or【退出阅读模式】or【关闭广告屏蔽】。
尝试更换【Firefox浏览器】or【Edge浏览器】打开多多收藏!
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,可以切换电信、联通、Wifi。
收藏网址:www.seeyoufei.com
(>人<;)